查看原文
其他

参加PodFest China后的一些感想

关哥巨能说 关哥说险 2022-09-30

感谢justpod的邀请,作为《保持通话》的主播,今天参加了第四届PodFest China。


杨一老师开场时解释了海报的创意来源:

古代哲人的思想很多都是通过口述,被弟子记录而流传下来的,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均是如此。

所以海报上体现了这样的连结,现代的年轻人戴着耳机,而古代的哲人戴着话筒,声音成为了跨越身份和时间的传递方式。

我非常喜欢这个创意。

 

作为一个「有播客节目」的人,还被贴心的准备了节目的贴纸,会务组用心了。


现场请到了梁文道、陈鲁豫等比较有知名度的嘉宾。(原谅我模糊的照片)


整场最欢乐的部分,当属三位脱口秀演员的环节,「笑果弃子」组合。金句频出啊。

「我为什么突然成了头部播客呢?因为突然之间冒出了一万多个播客把我拱起来了」

「播客要聊自己真心喜欢的话题,而不是想着这期会不会爆」

「即使播放量只有 1,我表达了想表达的,也很满足了」






《保持通话》这档播客做了也快一年了,慢慢找到了一些感觉,也收到了很多反馈,和公众号相比,确实是有些不同的。

首先,播客这种方式承载了比较高的输出密度。

老读者们都清楚,我写文章,向来是会长不会短。只要是写到保险专业类的东西,细节给得特别多,逻辑理得特别清,就怕挂一漏万。动不动三四千字,也确实是为难大家。

但即便如此,一些比较大的概念,也要写好多篇,变成一个系列,才算把事儿讲明白。

这是由保险这个学科本身的复杂性,和应用时千变万化的个性需求所决定的,是客观存在的。「一分钟看懂XXX」这类内容,也仅限于理解基本概念。

我要是想一篇就把某个概念写透,那大概会先把自己写死。

播客的好处是,对我来说,「讲」比「写」更容易。口语的表达是比文字简单的事情,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在我脑子里,都是现成的知识体系。你随便抛给我一个点,我就可以随之展开讲上两个小时,还给你一张知识网络。

有嘉宾的时候,准备工作会足一些,提前整理详细的讨论脉络,预演一下。最多的时候我会准备六张A4纸的大纲。

但如果没有嘉宾,我主讲,小助理当现场听众,那我只要整理一页纸的大纲,然后就可以录两个半小时,再由剪辑老师剪成90分钟。

就比方说「百万医疗」这一期,几乎没做太多准备,我提前在本子上列了一下目录就直接录了,小助理本人是完全没有台本的。


以这 90 分钟的内容承载的信息量,我才敢说「你听完了,对百万医疗险会有比较全面的认知」这种话。

相对轻松,又能表达完整。我自己也很过瘾。

其次,播客更适合「听觉型」受众。

前几天在知识星球里,有位「温柔而羞涩」的球友,给我发了这样一段话:

这位就是典型的听觉型学习者。

孟岩是今天大会商业圆桌环节的嘉宾,他说,自从开始听播客,他不但重新开始跑步了,还喜欢上了洗碗。

就是因为,「听」解放了我们的视觉,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。反过来,我们会因为喜欢听播客,而喜欢上做「能同时听播客」的事情。

我以前这个常年不间断听德云社的人,也开始习惯在看完《沙丘》之后,去小宇宙搜索聊《沙丘》电影的节目。一边听,一边还可以拉拉筋。

比刷半小时短视频健康得多。

一个腰突患者的自我修养


当然,我并不是告诉大家,「听」就比「看」或者「读」好。这完全是个人偏好,并没有优劣之分。像这样的反馈,我完全能理解。


我也依然认为,文字永远是最基本的核心能力,文字的力量永远超乎我们的想象。能做一个好播客的人,很难不具有文字能力。两者都代表了一个人的思路和知识储备

下笔成章背后是思路清晰;
口才流利背后是思维流畅。

这也是为什么在开播客的同时,我也额外做了一个公众号,专门整理播客的内容,和「关哥说险」的内容配合,帮助「阅读型」的朋友理解。
大家清楚不同形式的特点,按自己的喜好各取所需就好。




还有两件开心的事。

一是终于又吃到了心心念念的三黄鸡。念大学的时候最喜欢去振鼎鸡要一份鸡腿+鸡粥+鸡胗。这几年每次来上海都要重复这个routin。

三黄鸡是真嫩啊。大满足。


二是现在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,香气扑鼻,一下把我带回到大学时代,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。

上海电影博物馆旁的桂花树

了一下午腰又有点痛,这篇是趴在床上敲完的。就祝大家都有个好腰吧。





上一篇:

来来来,迁移的事情跟大家说明一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